2017-01-08 人氣:2892【台灣 專利 申請】金融科技的專利布局與標準化
2017-01-05 工商時報 A6版
金融科技的專利布局與標準化
【劉宗欣、馮達發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律師】
技術精進往往牽動產業之發展與變革,特別是網路通訊技術之突飛猛進,給予人們更便利的生活,但也帶給傳統產業更大的衝擊。因此,科技改變傳統金融市場之面貌,自在預期之內。
金融科技的興起,並非單向衝擊傳統金融業,亦相當程度衝擊數位服務業,更將金融市場與數位服務市場進行相當程度的融合。對兩產業而言,金融科技所帶來的金融數位化,是危機,亦是轉機。本文就金融科技之兩面向,即專利布局與標準化,提出淺析如下。
一、專利布局
對於電子業界,「專利布局」已非新鮮名詞,國內電子業者不乏汲汲布局者。但是,對於傳統金融業者而言,這卻是新鮮名詞。
惟,「專利布局」並非等同專利申請,而是意指在產業專利戰場之布局。誠如孫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業者應先知悉競爭對手專利情報,並有計劃地適時申請適當專利,方有可能在國際專利競爭中立足。
相對於電子產業,金融產品多為各國法規高度管制,須在各國金融法規許可前提下,經各國主管機關審核通過,方得銷售,而各國金融法規有一定差異性且多如牛毛。
此外,金融產品往往受制於當地市場交易習慣。例如,以手機應用程式支付款項,在非洲諸多國家廣為當地民眾接受,主因即在於大多數民眾並無使用信用卡等塑膠貨幣方式消費之習慣,而在手機逐漸普及之情形下,手機支付款項易為接受。
在法規規範與市場交易習慣等兩項特殊考量因素下,金融科技之專利布局具有相當難度,應更細緻規劃。對於技術性強之金融科技發明,例如應用於安全機制之區塊鏈技術相關發明,建議採取大區域性地申請專利。反之,屬於商業操作性較高之金融科技發明,則建議採取量身定作之方式。
當然,收購他公司金融科技專利,亦不失為專利布局之實用手段,惟在收購前應審慎評估其專利技術內容與專利有效性。
二、金融科技之標準化
產業標準,相信大家應耳熟能詳,生活周遭即有許多例子,例如手機就有GSM、CDMA、LTE等各式通訊技術標準。誠如Jagdish Sheth、Rajendra Sisodia在其合著之「The Rule of Three」乙文所述:「設定標準是趨勢」,金融科技恐不免亦將走上標準化之趨勢。惟此種「標準化」,往往均是該推出或參與協議業者之專利技術。從而,在電子產業所生之產業標準相關議題,自亦將伴隨發生。
參酌電子產業標準之相關歷史與議題可知,在金融科技競爭中,技術強度固然甚為重要,但是行銷更是重要。有鑑於台灣市場狹小、外商強勢襲台,我國業界不妨考慮合作進行金融科技開發與行銷,不僅可鞏固台灣市場,更可放眼全球。惟,此等業界間合作恐事涉公平交易法之聯合行為而有向主管機關申報之必要,應予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