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1 人氣:231 [台灣 智權新聞] 全球百大科研 工研院大贏家 創新醫材、潔淨造水、智慧製造拿下三獎項 與MIT、東京大學等並列科技創新殿堂
【2021-10-27/經濟日報/A12版】
【記者李珣瑛 / 台北報導】
工研院今年以突破性的創新醫材、潔淨造水與智慧製造的創新科技,榮獲三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今年經濟部所轄科研單位有六項成果取得七項大獎 ,工研院拿下三個,是最大贏家,與全球知名的麻省理工學院(MIT)、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東京大學、康寧等機構並列科技研發殿堂。
工研院院長劉文雄指出, 獲獎的「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技術,均已技術移轉產業界,要進一步讓台灣與產研共創的科技研發實力在國際發光發熱。
劉文雄表示,今年競爭對手比往年更多,共有130件技術入圍,只有20項獲獎技術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台灣研發團隊表現亮眼,居亞洲第一,工研院包辦三項,歷年來已獲47項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這些創新科技九成技轉產業應用,為產業在國際開創新價值。
劉文雄指出,工研院在市場需求出現前,先行研發產業需要的技術,十年前開發的鈣迴路捕獲二氧化碳,現在因淨零碳排、碳捕獲技術廣獲各國重視,在產業需要的時候,工研院已備妥技術,助產業銜接市場求,不但在2014年獲得全球百大科技研發獎,並已與台泥合作建置試驗廠,成為台泥達到零碳排的重要助力。
工研院研發的「促進組織整合仿生3D列印技術」,整合個人化3D模型重建、客製化醫材設計影像工程和3D列印技術,打造高強度、高孔隙、骨細胞易進入的多元應用骨材,已技轉可成生技,未來將建立符合國際認證的創新植入式醫材系統,為全球高齡骨科醫材注入生力軍。
近年極端氣候肆虐,缺水成為新常態,水資源危機迫切。工研院研發的「等溫高效率水氣分離技術」,是全球首個能藉由空氣製造潔淨水源的獨特技術,採用創新薄膜材料—氧化石墨烯薄膜,直接從空氣萃取不含氮、氧的水,已技轉奇鼎科技,盼能藉產業力量解半導體產業缺水燃眉之急。
工研院獨家專利研發的「軟體定義增強型機器人關節模組」,相比同級機器人具備業界最高的扭力體積比,自體重量較業界類似機器人減輕40%,透過積木式堆疊設計,能快速建構客製化、符合產線需求的多關節模組機器人,讓協作型機器人的關節模組更輕、能舉起更重的物品,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已技轉盟英科技。